top of page

廣西南寧和德天民族文化及地貌探索之旅
( 2024/25) 

活動目的

教育局舉辦本計劃的目的是配合課程,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經歷,加深他們對內地(包括廣西)的歷史、文化、藝術、少數民族、經濟及保育等各方面的認識,提升國民身份認同。

內容

  • 學校可與承辦機構協商出發日期

  • 學校可參考各行程的學習重點,因應學生的能力和學習需要,並配合課堂的學習內容,安排不同級別的學生參加交流行程。 

  • 教師可參考由承辦機構提供的行程/活動內容和學習重點,配合校本課程及學生的學習需要,編製學習材料。

  • 參加者須出席承辦機構為有關交流行程安排的出發前簡介會。學校可安排參加學生及其家長一同出席,以了解計劃的學習目的及行程內容。

  • 在行程中,隨團教師須擔當學習促進者,指導學生學習和了解學習重點,促進學生從多角度思考、探究和討論,以及發展學生的協作、溝通及研習能力。回程後,參加者亦須出席學習分享會,學校可按學生的學習需要自行決定分享會形式。

一般事項

學校可透過以下途徑與本中心聯絡:

參加資格

  • 各官立、資助(包括特殊學校)、按位津貼及直接資助計劃學校的中一至中六學生及教師(包括校長)均可申請。

  • 學校應積極鼓勵以往未曾參加內地交流計劃的學生參加,讓他們在中學階段參與最少一次獲資助的內地交流計劃。

  • 學校可報名參加多於一個行程,各行程的報名人數最多為每校 88名師生(包括 80 名學生及 8 名教師)。

  • 學校的報名以先到先得的方法處理。
     

參加人數

  • 每個交流學習團可由一所或多所學校組成,成團人數最少為 33 人,最多為88人。

  • 每所學校參加行程的提名人數最少為 11 人(包括 10 名學生及 1 名教師)。若學校的提名人數不足 33 人,承辦機構會嘗試安排與其他學校合併成團。

  • 每所學校的師生參加比例為 1:10。例如,參加學習團的學生人數為 73 名,隨團教師應為 8 位。

  • 特殊學校則參考《戶外活動指引》附錄 X《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童參加戶外活動的教職員/照顧者與學生比例》作適切安排。

  • 由於名額有限,報名以先到先得形式接受學校報名。  

參考資料

bottom of page